首頁博物—正文
科學(xué)家揭秘1.4萬年前的古人類“蒙自人”長啥樣
2022年07月15日 16:45 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昆明7月15日電(記者岳冉冉)通過古DNA研究,我國科學(xué)家揭開了生活在1.4萬年前的“蒙自人”的神秘面紗。該成果14日在線發(fā)表在國際知名學(xué)術(shù)期刊《當(dāng)代生物學(xué)》上。

  “蒙自人”1989年出土于馬鹿洞,位于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經(jīng)專家鑒定,該洞穴為古人類遺址。經(jīng)過搶救性發(fā)掘,洞中出土了包括“蒙自人”頭蓋骨、下頜骨、股骨在內(nèi)的30余件古人類化石,及馬鹿、獼猴、黑熊等動物化石。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明介紹,對馬鹿洞發(fā)現(xiàn)的一具相對完整的頭蓋骨的體質(zhì)人類學(xué)研究結(jié)果表明,頭蓋骨主人是一名年輕的女性,身高和體重分別在155厘米和46公斤左右,頭骨高度低,深膚色,鼻梁不高,腦容量偏小,過著狩獵采集的生活,生活在約1.4萬年前。“雖然‘蒙自人’處于現(xiàn)代人的變異范圍,但形態(tài)特征卻很復(fù)雜�!睆垥悦髡f。

  為了揭開“蒙自人”的神秘面紗,研究者用“蒙自人”的頭蓋骨碎片展開了古DNA遺傳學(xué)分析,發(fā)現(xiàn)“蒙自人”是早期現(xiàn)代人,而非古老型人類。研究還發(fā)現(xiàn),從我國南方的云南馬鹿洞到北方的黑龍江流域,約1.6萬至1.4萬年前已經(jīng)形成了中國人群共享的遺傳成分,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線索。

  此外,研究者通過建構(gòu)“蒙自人”膚色基因模式,推測“蒙自人”可能有深膚色,且中國人群“淺膚色”的基因突變最早可能發(fā)生在距今約7500年前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這也使得中國人群比東南亞人群膚色更“白”。

闂佺鍩栧ú婊勭仚闂備緡鍙庨崰姘额敊閸儲鏅慨婵囨ssdweb@163.com
闂佸搫鐗滈崜娑氱礊婢跺瞼鍗氭繛鍡樺姇椤f煡鏌涢幒鎴練婵炴潙娲︾粚閬嶅焺閸愌呯闂佹寧绋戞總鏃傜箔婢跺顩烽柨婵嗙墑閳ь剙鍟粙澶愵敇閻斿摜鍘愮紓浣插亾闁硅鍔﹀ḿ搴ㄦ煟閹邦剛鐣柍褜鍓ㄩ幏锟� 闂佸憡甯掗敃锕傚极閵堝瀚夋い鎺戝€荤粔鍦磼閺冣偓閻熝勭仚婵炲濮鹃鎰濠靛绀夐柨娑樺閻ュ懎鈽夐弮鎾剁暤婵為棿鍗抽獮鎺楀醇閻斿摜绉梺闈涙4閹凤拷
[缂傚倸鍟崹宕囩箔閸屾稑顕遍柣妯挎珪鐏忥繝鎮峰▎蹇旑棞闁诡垰顦甸幊鐐哄磼濠婂嫮鐛ラ柣鐘辫兌鏋憸鎷屽皺閹风姵绗熸繝鍕槱0106168)]闂侀潧妫岄崑鎻�婵炲瓨绮庨幃渚癙闁荤姴娴勯幏锟�040655闂佸憡鐟遍幏锟�][婵炲瓨绮犻崜娆撳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捄鐑樼カ缂佹唻鎷�110102003042] [婵炲瓨绮庨幃渚癙婵犮垼顔愰幏锟�05004340闂佸憡鐟遍幏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