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南濮陽3月11日電 題:二月二日春正饒 “龍鄉(xiāng)”尋跡“龍?zhí)ь^”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今年3月11日是中國農歷二月初二,傳統(tǒng)的春龍節(jié)、春耕節(jié),人們視其為吉利之日,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有“剃龍頭”“吃龍牙”“祭龍神”等習俗。
這一天,在“龍鄉(xiāng)”河南省濮陽市,當地會舉辦舞龍等民俗活動慶祝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有不少民眾走進濮陽市戚城博物館,以這里的“中華第一龍”為起點,觸摸中華龍文化的歷史脈絡。
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一座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中,考古人員發(fā)現有關龍文化的重要遺存——用淡水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圖案。在M45蚌塑龍虎墓中,墓主人西側是一只蚌塑虎,張口露齒、四肢交替呈行走狀;東側是一條蚌塑龍,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爪扒,后爪蹬,狀似騰飛遨游蒼穹,專家稱之為“中華第一龍”。
“西水坡蚌塑龍已具備中國傳統(tǒng)文化龍的大部分要素和創(chuàng)意,該處墓葬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考古發(fā)現年代較早、體型龐大、形制比較完備的龍形象。”濮陽市戚城博物館副館長李中義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考古過程中,西水坡遺址共發(fā)現三組蚌塑龍圖案,除了M45中的龍虎圖案,另外兩組與M45按照子午線方向一字形排列,彼此相距20米。第二組圖案中,龍虎鹿三種動物形象交集疊壓,第三組則呈現奔虎、人騎龍升天的形象。
“三組蚌塑圖從選材到布局都是精心設計,藝術構圖形象逼真,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像連環(huán)畫一樣,表現墓主人的升天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四象’天文體系的雛形,是古人觀測天象的佐證!崩钪辛x表示,西水坡蚌塑圖展現了中華先民卓越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也為探尋中華龍文化的源頭提供方向。
實際上,“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也與中國古代天文學相關。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波介紹,古人將二十八星宿劃分為“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大組,這其中“東方蒼龍”又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角宿代表龍角。每年仲春入夜后不久,角宿會升至東方地平線,但其它部位還隱于地平線以下,故而被稱之為“龍?zhí)ь^”。
“‘龍?zhí)ь^’意味著春耕季節(jié)到來,為了防止春旱,中國古代就有了祭祀‘龍神’祈雨的習俗,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睏畈ㄕf。
炎黃子孫被譽為龍的傳人,漫漫歷史長河中,龍逐漸從上古圖騰演變?yōu)榧槿鸱,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號。這在濮陽體現得尤為明顯。
得益于“中華第一龍”的發(fā)現,濮陽獲譽“龍鄉(xiāng)”“華夏龍都”“中華龍源地”,龍元素、龍文化隨處可見:“顓頊乘龍至四!钡膫髡f口口相傳,當地道路、公園、廣場、社區(qū)、工廠多以龍命名,南樂縣西街龍舞已有400多年歷史,大型雜技劇目《龍秀》常年演出不輟。
甲辰龍年春節(jié)假期,“龍鄉(xiāng)”濮陽迎來大批“尋龍”游客,8天近531萬人次到訪。來自孟加拉國的鄭州大學留學生楊山也慕名到濮陽“尋龍”,盡管很早就知道中國龍是虛構的,但他想知道中國龍文化的根源在哪里。
“中國人崇敬龍,我的國家人們喜歡虎,在濮陽6400多年前的墓葬中能看到龍虎相伴,這真的很神奇!睏钌奖硎,或許他在中國還能發(fā)現更早的龍,將會繼續(xù)去尋找中國龍文化的蹤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