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5月15日電(記者 趙曉)碟、碗、盤、耳杯等59件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餐具,經層層疊放、環(huán)環(huán)相套,竟能完美嵌入一個體積小巧的銅罍中。山東博物館在展廳內用動畫還原戰(zhàn)國銅餐具獨具匠心的收納過程,引往來觀眾驚嘆“戶外露營收納天花板”“老祖宗才是真正的收納能手”。
觀眾在山東博物館展廳內觀看還原戰(zhàn)國銅餐具收納過程的動畫視頻。(資料圖)趙曉 攝
近幾年,“文博游”熱度攀升,山東各大博物館更加注重以先進的數字技術、多樣的視聽體驗、鮮活的展陳方式,喚醒“櫥窗中的文物”,讓它們可看可聽、可觸可感,走出“深閨”,走近大眾。
5月15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前夕,記者走進濰坊青州博物館,盡管是工作日,但博物館門前仍排起參觀長隊。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該館館藏各類文物6萬余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143件。啟用滿一周年的新館,運用多元化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將互動與場景、歷史與文化、人物與故事、展示與體驗融為一體。
觀眾在青州博物館參觀拍照。(資料圖)趙曉 攝
收藏于館內的趙秉忠殿試狀元卷是三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為提高觀眾對狀元卷的認知度,青州博物館在展品旁設置多媒體互動屏,再現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度的演變過程,并通過答題環(huán)節(jié)讓文物與觀眾實時“對話”�!斑@里的互動答題很有意思,讓我們對趙秉忠狀元卷和古代科舉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币晃挥慰蛥⒂^后說。
據青州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曾磊介紹,館內還設有茶文化體驗地、漢服體驗館、數字化沉浸式體驗館、特色文創(chuàng)商店等。豐富的展陳內容、先進的展廳設備以及沉浸式、多感知性的數字技術展陳手段,讓該館成為青州“網紅打卡地”�!敖衲辍逡弧¢L假期間,我們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
今年1月,觀眾在青州博物館文創(chuàng)商店打卡蓋章。(資料圖)趙曉 攝
同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滕州博物館,以建設數字化博物館為契機,推出VR云看展——《文明以止天下為公---滕國善文化源流展》,把滕文公向孟子問政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與考古發(fā)現的歷史文物相結合,讓活在民間的歷史重現于博物館里。
滕州博物館同時設編磬互動區(qū),讓觀眾近距離敲擊編磬,聆聽2000多年前的磬樂古聲,并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滕州地區(qū)古老戲劇表演形式柳琴戲,融入展陳,專題創(chuàng)作經典篇目《文公問政》,讓觀眾沉浸式感悟善文化的魅力。
目前,滕州博物館以館藏重點文物為創(chuàng)意來源,已經形成7大類170多款文創(chuàng)產品的規(guī)模,打造“滕侯鼎雪糕”“滕州博物館紀念幣”、“滕州方言”紀念戳等爆款文創(chuàng),讓文物“活”起來。
坐落于臨沂市平邑縣的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則憑借沉浸式展演、文創(chuàng)IP孵化等出彩“破圈”,今年“五一”假期接待觀眾6萬余人次。作為地學科普類博物館,該館共有藏品39萬余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重點保護化石1.1萬件,于2010年7月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最多的博物館。
依托天宇自然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平邑縣近年來以“數字技術+沉浸式體驗”,推出高水平陳列展覽,滿足民眾文化需求,同時不斷加大文創(chuàng)研發(fā)力度,從豐富的館藏品中提煉文化符號,設計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創(chuàng)產品,讓優(yōu)秀文創(chuàng)“飛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從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會場活動主辦方獲悉,當下,山東“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全省812家備案博物館2023年接待觀眾超8000萬人次,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觀眾達380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