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東新聞5月4日電(王采怡 李明芮 呂妍)有一群青年,他們與數據為伴、與文獻為友,以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正值五四青年節(jié),記者走進科研青年的日常,聆聽他們的青春故事。
劉蒙:扎根田野,在發(fā)掘中發(fā)現問題
山東大學焦家考古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劉蒙,本碩博均就讀于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yè),目前為博士二年級學生,2019年起參與焦家遺址的發(fā)掘資料整理工作,2020年至2023年連續(xù)參與焦家遺址的田野發(fā)掘工作。
其所在的焦家考古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以焦家古城研究為核心統(tǒng)領,確立了黃河下游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史前古城,有力實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
近些年在追求學術夢想的過程中,他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平衡田野考古實踐和學術研究。
“田野考古是考古學的生命,很多學術問題都是在田野考古的實踐中產生!苯涍^多年的實踐和學習,他深切感受到,學術研究也應該扎根田野,在發(fā)掘中發(fā)現問題,在發(fā)掘中積累材料,只有有了田野經驗的積累才能在學術研究中厚積薄發(fā)。
他對青年朋友們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戒驕戒躁,不怕吃苦,平衡好實踐與學術研究的關系,同時心懷“國之大者”,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王進:航天事業(yè)是我的夢想追求
山東大學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王進是攀登團隊極區(qū)電離層磁層耦合與探測課題組的組員。該團隊研制的微型化朗繆爾探針載荷已于2024年1月23日搭載微小衛(wèi)星順利升空,目前載荷工作狀態(tài)良好。此外,團隊關于“太空臺風”的研究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發(fā)布的《2022科學發(fā)展報告》2021年中國科研代表性成果。
王進說,在載荷電子學系統(tǒng)的電路板焊接過程中,由于生產廠商的操作失誤,造成其中一張電路板上有一道劃痕,此時距離交付不足4天。雖然經過嚴格測試,這張電路板并不影響使用,但是團隊成員還是嚴守“不能讓載荷帶問題上天”的底線,緊急更換電路板,并按時交付。
“致力于航天事業(yè)是我們課題組師生的夢想追求,因此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證載荷產品的萬無一失!蓖踹M認為,青年時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是應該努力奮斗、不負韶華的人生階段。青年科研工作者要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投身強國偉業(yè)。
劉本超:以國家需求為導向投入科研工作
劉本超所在的山東大學極復雜地質超前預報與智能掘進學生團隊,創(chuàng)新了可控源地震探構造、鉆孔激電精細探水方法,進而發(fā)展了TBM掘進參數優(yōu)化方法,實現了災害源的提前發(fā)現并指導掘進機安全穿越高風險區(qū)域。團隊成果應用于世紀戰(zhàn)略工程——高原重大鐵路、全球最大TBM集群——新疆某工程等多個重難點工程,起到了良好應用成效。
劉本超表示,獲得工程現場第一手探測原位數據是破解極復雜條件下地質超前預報難題的重要數據支撐,然而西部高原山區(qū)面臨高寒高海拔缺氧等極端環(huán)境,給原位探測試驗帶來巨大挑戰(zhàn)。該團隊在現場成了臨時黨支部,相互協(xié)作,共同攻堅克難,駐扎高原工程一線累計24個月,獲取了近300組寶貴工程一線數據,為科研攻關提供重要支撐。
作為一名博士生,他深感科技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拔覀儚V大青年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全力以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將創(chuàng)新成果進行實踐應用,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彼Mㄟ^團隊協(xié)作做有意義的事情,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成為勇?lián)笕蔚臅r代新人。
高沨源:科研之路并非遍布鮮花
山東大學第二臨床學院胸心外科碩士高沨源是肺部疾病精準診療交叉研究學生創(chuàng)新團隊的負責人。該團隊主要針對以肺癌和肺間質纖維化為主的多種肺部疾病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目前已發(fā)現多個肺癌治療的靶向位點,為臨床腫瘤靶向藥物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明確了多個化療敏感相關的基因突變,對于肺癌患者的分型及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有著重要意義;并設計了幾類肺部精準靶向藥物,嘗試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模式。
高沨源認為,科研過程中最大的挑戰(zhàn)是找不到研究方向,課題進度止步不前,并且長時間的受挫會影響心境,形成惡性循環(huán)。遇到這種情況,他建議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隨后去琢磨實驗設計操作方面的缺陷,向老師和同門請教,閱讀相關文獻資料,通過反復實驗去驗證假設。
他說,科研之路并不是遍布鮮花,大多數旅途是漫長而枯燥的,要學會調整心態(tài),青春短暫而美好,生活中有許多精彩值得我們去探索,不能只埋頭于實驗室。此外,他也鼓勵有志于科研工作的新青年們:“科研沒有捷徑,每個矚目的成就都離不開日日夜夜的辛勞,都需要我們沉住氣去探索,路雖遠,行則將至!
科研青年的日常雖然忙碌而艱辛,但他們從中感受到了科研的樂趣和價值。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為人類科學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書寫屬于青年的精彩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