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內新聞—正文
閩南小山村的蛻變:“賒寨”變景區(qū) 村民變股東
2024年12月04日 16: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漳州12月4日電 題:閩南小山村的蛻變:“賒寨”變景區(qū) 村民變股東

  作者 葉秋云

  色彩斑斕的“瓢蟲屋”民宿、畬族民風墻繪……這些景點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新圩鎮(zhèn)東北部的官畬村,引得游客紛至沓來。昔日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小山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打卡勝地。

12月3日,在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官畬村內,色彩斑斕的“瓢蟲屋”民宿“掛”在高高的山坡上,成為游客來此住宿的首選。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官畬村,是掩藏在華安縣大山深處的一個有著350多年歷史的畬族聚集地,也是閩南地區(qū)為數不多的仍保留自己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村落。

  “從前,官畬村是華安縣最窮的村�!比A安縣新圩鎮(zhèn)黨委書記鄭大勇說,由于交通閉塞、資源匱乏,官畬村村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水稻等傳統作物,“窮得叮當響,到山下去買大件物品、供小孩讀書都要賒賬,因此被戲稱為‘賒寨’。”

12月3日,華安縣高山族舞蹈隊在福建省漳州市官畬村表演傳統舞蹈。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自2003年開始,官畬村便響應華安縣委、縣政府“興茶富民”發(fā)展戰(zhàn)略的號召,家家戶戶開荒種茶。鄭大勇笑稱,憑借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官畬茶葉質優(yōu)價高,這片“金葉子”讓官畬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官畬村種植茶葉1658畝,村民僅茶葉收入每年人均可達1.5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

  賺了錢,官畬村村民們紛紛蓋起新房。2018年,官畬村與漳州市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投入8000萬元打造漳州官畬景區(qū)。

  鄭大勇表示,自此,村莊變景區(qū),村民變股東,民居變民宿,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2023年,官畬景區(qū)經營收入680萬元,門票收入118.5萬元,年接待游客量達8.2萬人次。

  “阿哥阿哥,火一樣的情;阿妹阿妹,火一樣的愛……”隨著音樂聲響起,華安縣高山族舞蹈隊演員身著高山族服飾,與游客挽手合圍、頓足踏歌,跳起了高山族舞蹈《竹竿舞》。

  而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表演了剛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技巧類“一等獎”的高山族舞蹈《福滿高山陀螺飛》。

  為何在畬族村表演高山族舞蹈?華安縣文化宮副館長、縣高山族舞蹈隊編導張金梅表示,華安縣是大陸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縣之一,高山族舞蹈在此綿延不絕。高山族舞蹈隊更是活躍在土樓、官畬景區(qū)等華安的各個景區(qū)里。

12月3日,在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官畬村內,色彩斑斕的畬族民風墻繪成為村中一景。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她認為,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讓世界文化遺產“牽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擴大高山族舞蹈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如今在官畬村,畬家民歌傳唱不絕,自編自導的七彩鳳舞、竹竿舞、冼足娘、婚俗表演等特色舞蹈輪番上演。官畬村的蛻變,也引得在外務工的青年紛紛返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導游雷彩鳳是官畬村人,她提起家鄉(xiāng)的變化滔滔不絕:“我很喜歡跟來自海內外的游客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也希望家鄉(xiāng)的故事能讓更多人知道。”(完)

編輯:趙曉
閹舵洜枪闁喚顔堥敍姝漬ssdweb@163.com
閺堫剛缍夌粩娆愬閸掑﹨娴囨穱鈩冧紖閿涘奔绗夋禒锝堛€冩稉顓熸煀缁€鎹愵潎閻愬箍鈧拷 閸掑﹦鏁ら張顒傜秹缁旀瑧枪娴犺绱濋崝锛勭病娑旓箓娼伴幒鍫熸綀閵嗭拷
[缂冩垳绗傛导鐘虫尡鐟欏棗鎯夐懞鍌滄窗鐠佺ǹ褰茬拠渚婄礄0106168)]閵嗏偓[娴滅悂CP鐠囷拷040655閸欙拷][娴滎剙鍙曠純鎴濈暔婢跺浄绱�110102003042] [娴滅悂CP婢讹拷05004340閸欙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