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華僑華人何以為媒?
2021年09月28日 15:5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東西問 | 短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華僑華人何以為媒?

  (東西問)短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華僑華人何以為媒?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電 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華僑華人何以為媒?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吳侃

  “2021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正在山東曲阜舉行,本屆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全球合作”,中國國務(wù)院僑務(wù)辦公室首次參與主辦,凸顯了華僑華人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的積極作用。古往今來,華僑華人猶如“牽線紅娘”,架起中外文明互學互鑒之橋。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7日在山東曲阜開幕。梁犇 攝

  華僑華人是中華文明基因的承載者。中國人移居海外的歷史久遠,無論何時何地,華僑華人在遷徙、繁衍、奮斗、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固有的勤奮、堅韌與果敢。另一方面,華僑華人“情牽兩鄉(xiāng)”,對祖(籍)國發(fā)展持續(xù)關(guān)心濟助,與住在國民眾和諧相處,積極融入、回饋住在國。這些仁善的品質(zhì),折射出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成為促使中華文明“為外人道”的內(nèi)在力量。

  華僑華人是中外文明交流的踐行者。歷史上中國人每次大規(guī)模流動遷徙,都推動了中華文明的海外傳播。2000年前,先人們用古絲綢之路打通了中國與外部世界商貿(mào)和文化交流的渠道;近代歷史時期,海外華僑和留學生把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nèi)的西方各種理論介紹到中國;在全球化日益加速、國際移民現(xiàn)象和跨文化交流更加普遍的今天,華僑華人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更為顯著,他們發(fā)揮著深諳中華文明與熟悉住在國文明的雙重優(yōu)勢,為中外文明對話搭建更廣闊的交流渠道。

  華僑華人是中外文明互鑒的助推者。美國華人學者杜維明認為,散布于東南亞、北美、歐洲、拉美等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社會是“文化中國”的第二意義世界。在其相關(guān)論述中,海外華人社會在中外文明對話互鑒中的作用得到強調(diào),被視為與各國尤其是西方主流社會溝通的橋梁。

  隨著華僑華人落地生根、融入當?shù)兀麄儬烤€搭橋、助推中外文明互學互鑒,使海外中華文化表達出異域元素,異域文化亦展現(xiàn)出中華色彩。當前,全球政治經(jīng)濟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較多,國際交往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藉文明之力增信釋疑、弘義融利、促進民心相通,華僑華人更可發(fā)揮建設(shè)性作用。

  正如國務(wù)院僑務(wù)辦公室主任潘岳在“2021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書面致辭中所說,華僑華人始終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推動者。他們走向哪里就把中華文化帶到哪里,并使之與當?shù)匚幕嗳谙嗌�;他們踐行知行合一,發(fā)展了中華文明的獨特海外形態(tài),豐富了所在國的多元文明樣態(tài);他們成了中華文明的海外標識,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他們感受萬里之外的華夏風采。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比A僑華人聯(lián)結(jié)中外、溝通世界,正持續(xù)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貢獻力量。(完)

投稿邮箱:cnssdweb@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